(1)剥离:漆膜干透后很容易脱落 病态原因: 木材表面含有过多油脂和蜡质,影响漆膜附着力,使漆膜干透后易脱落。 前一道漆未经充分打磨就开始涂下一道漆,致使表面难以附着,漆膜干透后仅受硬物轻轻敲打就会发白,严重时甚至导致整块脱落。 重涂间隔时间太久。 配漆时固化剂过量,致使漆膜干后容易发脆,附着力减弱乃至脱落。 混合好的基漆和固化剂放置过久。 防治方法: 木材在涂装油漆前先用封固底漆对底材做封闭处理。 每次上漆前必须对前一道漆进行彻底打磨。 间隔重涂的时间不宜超过5天(25度条件下),如温度更高时则须相应缩短。 配漆时,固化剂用量必须准确。 当温度达25度,基漆和固化剂混合物的使用周期为:不超过4小时。 (2)鱼眼(开花、走油):漆膜表面出现明显凹坑 病态原因: 木材表面含有过多油脂或蜡质,导致涂膜无法在漆上方拉平,干后就形成缩孔。 施工工具不清洁,或施工过程中带入某些不溶性杂质;导致涂膜干后,杂质存在处形成缩孔。 油漆储存一段时间后,助剂将发生聚集,施工前若不搅拌均匀完工后便会出现缩孔现象。 防治方法: 涂漆前先上一层封固底漆做封闭处理。 保证施工器具清洁,避免施工过程中有任何杂质掺入。 油漆(主漆)使用前须充分搅拌。 皱皮:漆膜表面紧缩成皮革状。无法铺展 病态原因: 一次施工涂膜过厚,致使溶剂挥发过慢;但此时油漆内层交联速度很快,溶剂将已交联的漆膜溶胀,令漆膜无法一次铺展开,待溶剂完全挥发后漆膜就产生了皱皮。 防治方法: 避免一次施工过厚;若需厚涂,须选择快干稀释剂,且避免加入过量。 (3)咬底:上层施工后将下层咬起溶涨或脱落 病态原因: 成膜之间的咬底:如在硝基漆或醇酸漆等挥发性漆上涂PU漆,强溶剂将对油脂漆膜进行渗透和溶胀,即常见的咬底。 同成膜物间的咬底:如果第一道漆未干透就涂第二道漆,容易将第一道漆咬起;此外可能是配漆时固化剂的量不足,或使用了其他含有醇类或水份过高的稀释剂(醇类和水与固化剂发生反应,将消除部分固化剂),导致油漆交联度不够,这时尽管漆膜干透再涂下一道也会被咬起。 防治方法: 若要在涂过硝基漆或醇酸漆的底材上涂刷PU漆,必须将涂过的漆膜彻底清除,再上一层较薄的PU封固底漆。 施工间隔时间要充分;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建议配比进行配漆,固化剂用量一定要准确;要使用配套的稀释剂,避免用其他的稀释剂。 环氧树脂 - www.epoxy8.co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