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胶黏剂和粘接工艺过程中的危害性包括毒性、燃烧与爆炸性及环境污染性。
一、毒性分类与中毒
粘接所用的环氧胶黏剂及辅助材料都是化学物质,多数都有一定的毒性,绝对无害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只是毒性程度大小不同而已。
毒性即是某些化学物质侵入人体而引起正常生理机能破坏以致死亡的一种性质。评价毒性大小的指标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就是将毒物给一组动物(如鼠、兔、狗等)经口或注射,能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单位为mg/kg。LD50数值越小,毒性越大;LD50越大,毒性越小。按照LD50的数值,可将毒性进行大致分类,见表12-1。
还有一个衡量毒性的指标为最高容许浓度,是指车间或工作场所的空气中所含的有毒蒸气或粉尘不应超过的数值,代号为MAC,单位以mg/m3表示。
一般认为,凡是有毒物质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与黏膜进入人体之后,能够引起局部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病态都称为中毒。按其危害程度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也有把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称为亚急性中毒。所谓急性中毒就是大量毒物或剧毒物质突然集中进入人体,迅速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休克,甚至死亡。慢性中毒则是少量毒物或一般毒物逐渐侵入人体,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慢慢引起中毒,开始时并无明显的感觉和症状,实际上也就是积累中毒。
中毒受很多因素影响,除了剧毒物质,绝非每个人一接触毒物就会中毒,其实并没那么可怕,只要防护得当,完全可以安全无恙。中毒与否、程度大小则与毒物性质、吸人剂量、作用时间、侵入部位、体质情况等有关。
二、环氧胶黏剂的毒性
环氧胶黏剂一般由环氧树脂、稀释剂、固化剂、增韧剂、增塑剂、促进剂、填充剂、偶联剂、着色剂、稳定剂、溶剂等组成。环氧树脂为聚合物材料,气味小,难挥发,基本无毒性,用于溶解、稀释和表面处理的有机溶剂多是有毒的,有的固体填充剂粉尘也有毒性。
环氧树脂胶黏剂固化后一般是无毒的,而未固化时一些组分还是有某种程度上的毒性。
(1)环氧树脂 常用的环氧树脂为E型环氧树脂,是双酚A与环氧氯丙烷缩聚而成,LD50为11400mg/kg,属于无毒,但原料双酚A被疑为环境荷尔蒙(Hormon)物质,影响人体的内分泌。脂环族环氧树脂毒性稍大,例如YJ-132(6206)环氧树脂LD502830mg/kg环氧树脂在加热时可以逸出微量的环氧氯丙烷,属于中等毒性物质,LD50为90mg/kg,环氧氯丙烷对人体的毒害主要是对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的刺激。
(2)固化剂 固化剂尤其是胺类固化剂是未固化环氧胶黏剂毒性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外对固化剂毒性问题十分重视,要求解决固化剂毒性的呼声日益强烈。对原有胺类固化剂进行改性,是降低毒性或实施无毒的重要途径。各种胺类固化剂毒性的比较见表12-2。
曾沿用多年的乙二胺固化剂挥发性大,蒸气压高,对口腔、呼吸道黏膜和肺部都有严重的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后会引起过敏、瘙痒、水肿,甚至产生红斑、溃烂。例如某厂有2位老工人长期使用乙二胺固化剂,尽管也采取了防护措施,仍然是双手背生皮炎,并发展成病变,呈黑色溃烂。因此,乙二胺确实应该淘汰,绝对不能再继续使用。
间苯二胺的毒性很大,比二乙烯三胺的毒性大10倍,主要危害是皮炎和哮喘,可能导致白血病或膀胱癌,使用时不要与皮肤接触。有时可用间苯二甲胺代替间苯二胺,性能相差不多,毒性大为降低。
1968年我国河南省某工地使用590固化剂(间苯二胺与苯基缩水甘油醚加成物),多人吸入热态蒸气,发生面部红肿、恶心呕吐。
二氨基二苯甲烷毒性较大,但尚未发现有致癌性。1970年日本奈良县某化工厂工人粉碎二氨基二苯甲烷时,不慎将粉末吸人体内,3人发高烧,体温达39~40℃,经血液化验是黄胆性肝炎。英国曾发生过二氨基二苯甲烷混入到面粉中,有84人食用此面粉制的面包而患黄疸性肝炎。
二氨基二苯砜毒性较大,但未见有致癌性报道。
邻苯二甲酸酐是环氧树脂用酸酐类固化剂,LD50为4200~6000mg/kg,其粉尘和蒸气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可使人眼慢慢出现结膜炎、声音嘶哑、咳嗽哮喘等症状。
顺丁烯二酸酐LD50为400~800mg/kg,升华性和挥发性较大,其毒性比邻苯二甲酸酐高1倍。
六氢邻苯二甲酸酐LD50为1200mg/kg(也有3300mg/kg),属低毒。
(3)稀释剂 环氧胶黏剂中用的活性稀释剂多为含环氧基的低分子化合物,挥发性大,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炎,甚至溃烂。其中600、690稀释剂毒性较大,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过敏作用;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RDGE)毒性大,有致癌性;丁二烯双环氧毒性最大,LD50为88mg/kg。
惰性稀释剂磷酸三甲酚酯有较大的毒性。
(4)填充剂 环氧胶黏剂中的某些填充剂也有一定的毒性,硅微粉被人吸入积累后产生硅肺;闪石棉粉带毛刺的细纤维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已被定为致癌物质,铬酸盐对肺和其他器官都很有害;纳米填充剂对肺部造成的伤害比普通有害粉尘更加严重和怪异。1998年发现广州一些石英粉厂,工作了2年的工人就得了硅肺,硅肺的潜伏期可达15年。
(5)溶剂
①甲苯。甲苯为较易挥发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111℃,毒性次于苯,程度也不同。由于甲苯吸人人体后,能氧化成苯甲酸,再与人体的甘氨酸反应生成马尿酸,可以从尿中排泄出去,不会产生积累中毒。
甲苯的毒性还是比较大的,说是比较小是相对于苯而言,长期接触甲苯,咽喉有刺痛、瘙痒及灼伤感觉,并有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处于甲苯浓度较大、时间过长的环境当中会引起急性中毒,呈现出行动失调、头痛、恶心、呕吐和瞳孔放大等症状。对神经系统毒害比苯强,长期接触有引发膀胱癌的可能。
②甲醇。甲醇为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沸点64.6℃。吸入蒸气会感到头痛,引起呕吐、视力模糊,正常人一次饮用10mL纯甲醇或2日内分次口服累计达124~164mL可致失明;一次口服30mL以上就会死亡。
③环己酮。环己酮为五色油状液体,沸点155.7℃,气味难闻,使人恶心,有麻醉作用,对肝和肾有一定的损害。环己酮属低毒类化学物质,吸入人体后可从尿中排出,在体内不会积累。
④三氯乙烯。三氯乙烯为无色透明液体,沸点86.7℃,毒性较大,已有三氯乙烯中毒死亡实例,有强烈的麻醉性和刺激性,加热或高温时与氧反应生成剧毒的光气。HSE已将三氯乙烯归为Ⅱ类致癌物,虽未被禁用,但定要慎用。
⑤四氯乙烯。四氯乙烯为无色透明液体,不燃烧,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最新研究表明,四氯乙烯可能致癌。美国加州2007年初颁布法律,要求在2023年以前,禁止用四氯乙烯作为干洗剂。
三、燃烧与爆炸
环氧胶黏剂大多数可燃,所含有机溶剂和表面处理用的溶剂多为易燃或可燃品,还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爆炸极限时则有爆炸危险,遇明火则会引起爆炸。
四、污染环境
粘接表面处理后的酸、碱、含铬废水若直接排放就会污染地下水。环氧胶黏剂的一些组分如液体聚硫橡胶、苯酚、胺类固化剂、多硫醇固化剂、三氟化硼胺络合物、固化促进剂苯酚和DMP-30等都有较大的臭味和刺激气味,污染周围的空气环境。含溶剂的环氧胶黏剂中的溶剂挥发,使大量的VOC排放于大气,造成温室效应,特别是表面处理用的氯化溶剂还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国外从1995开始禁止使用氯化溶剂。 环氧树脂 - www.epoxy8.co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