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接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有时出现失败实属在所难免。对粘接失效进行分析,可以吸取教训,将失败变为成功借鉴,避免重蹈覆辙。总体来看,粘接失败归因于选用了不合适的胶黏剂、设计了不合用的粘接接头、施行了不合理的粘接工艺、采用了不合宜的使用条件。
一、胶黏剂选用方面
①粘接铜及其合金使用了脂肪胺为固化剂的环氧胶。
②橡胶等柔性材料的粘接使用了普通的环氧树脂胶黏剂。
③受力大的粘接未选用结构环氧胶黏剂。
④潮湿环境使用了环氧一尼龙胶黏剂。
⑤冲击振动场合选用了脆性较大的环氧胶黏剂。
⑥使用了对金属件有腐蚀性的环氧胶黏剂。
⑦使用了超过储存期而未复验的环氧胶黏剂。
二、接头设计方面
①采用了未加增强措施的对接。
②接头搭接长度太长。
③受力较大的部位采用了斜接。
④薄板粘接端部未包角封边或无其他防剥措施。
⑤层压材料采用了搭接形式。
⑥粘接面积太小。
⑦受力较大的接头未采用粘接与机械(焊、铆、螺)混合连接方式。
三、粘接工艺方面
①表面处理不认真、不妥当,纵观已出现的粘接失败案例,半数以上是缘于没有对被粘物进行恰当的表面处理所造成。
②擦拭表面用溶剂量过大,表面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水分凝聚在表面上,水膜起了隔离作用。
③未经除油清洁先行打磨,反而使油污进入深处,影响环氧胶黏剂的良好湿润。
④喷砂用压缩空气未经除油、除水净化,粘接表面被污染。
⑤被粘物表面未能很好干燥,残留水分。
⑥表面处理后停放时间过长。
⑦铸件粘接或治漏仅用了普通的表面处理方法,渗入的油和水未除尽。
⑧涂胶时温度太低,胶液难以湿润被粘表面。
⑨溶剂型环氧胶黏剂涂胶后晾置时间不够,叠合装配后残留溶剂挥发而鼓包。
⑩叠合装配后未能加压,接触不紧密,包裹住气体。
⑾使用了接近或超过适用期的双组分环氧胶黏剂。
⑿粘接部位周围缺胶或有缝隙。
⒀于高湿环境下进行粘接操作,例如阴雨大雾天气,相对湿度大于80%,无论如何进行精心操作,都是无济于事,必然导致粘接后界面破坏,而造成粘接失败。溶剂脱脂或火焰烧烤都易使空气中水分凝结于被粘物表面,形成隔离层,似像有层脱模剂。同时,表面水分在热的作用下,会加速氧化生锈,它与基体附着力差,环氧胶黏剂涂在疏松氧化膜上,自然容易脱层。如果一定要在这种恶劣条件下粘接,绝不能用火焰烧烤,应改用电吹风或碘钨灯加热排除水的不良影响。
⒁多孔材料只涂胶1遍,因渗入过多使胶层过薄而缺胶。
⒂加温固化的环氧胶黏剂升温太早,加热速度太快,易流淌而造成缺胶。
⒃加热固化后冷却太急剧,内应力过大。
⒄固化温度偏低或固化时间不足,导致未完全固化。
⒅固化压力不够或加压不均匀,胶层有气孔。
⒆粘接接头防腐蚀保护不当或保护层被损坏。
⒇重新粘接的部位拆开后,被粘接表面未清理干净。
四、使用条件方面
①环氧-尼龙胶或环氧-低分子聚酰胺胶粘接件在湿热条件下使用,粘接强度很快降低。
②不耐热的普通环氧胶黏剂粘接件,在高温条件下使用。
③不耐湿热环氧胶的粘接在潮湿和湿热场合使用。
④不耐水的环氧胶粘接后在有水、盐雾或潮湿环境使用。
⑤湿气环境是引起粘接失效的重要隐蔽因素。 环氧树脂 - www.epoxy8.co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