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知识中心 >

纳米Ti02/PSB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时间:2011-04-29 10:14来源: 作者: 点击:
经纳米TiO2改性的PSB复合乳液涂膜性能较未改性的.制备高固含量丁苯胶乳可分为一步法和-步法[3].利用其纳米级粒径特有的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NDJ -9S型数显黏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

摘要:为了提高丁苯乳液涂膜力学性能,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纳米TiO2,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TiO2/聚丁苯(PSB)复合乳液。采用FTIRTEM表征TiO2/PSB复合乳液胶粒子结构,结果表明合成了以TiO2为核的核壳结构纳米TiO2/PSB乳胶粒子。探讨了纳米TiO2、乳化剂、电解质、引发剂及增稠剂用量、聚合时间与温度、单体配比等对TiO2/PSB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确立了适宜的聚合工艺条件:纳米TiO2、乳化剂用量分别为总质量的0.5%3.5%。电解质和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聚合温度好时间分别为64℃和3.5h,可制备出高固高黏且性能优良的复合乳液。经纳米TiO2改性的PSB复合乳液涂膜性能较未改性的,在黏度、硬度、耐冲击性、耐洗刷性、附着力及耐水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纳米TiO2,丁苯乳液,种子乳液聚合,核壳结构,力学性能

 

丁苯橡胶(SBR)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而乳聚丁苯橡胶产量和消耗量在SBR中均占首位,因其不仅有着可比拟天然橡胶的物理、加工及制品使用性能,而且有比天然橡胶更好的耐磨、耐热及耐老化性,还可以和天然橡胶及多种通用合成橡胶复合使用[1-2]。由于通常乳胶粒径在0.070.15 m之间,固含量在30%40%之间,很难满足功能性胶乳的要求,因此常采用一些改进方法,提高其高固含量。制备高固含量丁苯胶乳可分为一步法和-步法[3]。一步法采取先合成小粒径胶乳,再通过物理或化学附聚作用使其去稳定,使胶乳粒子附聚,增大胶乳粒径,提高乳液固含量,还可引入功能性单体改善其性能,但后期要处理黏度对聚合的影响;两步法是直接合成大粒径胶乳,而后再浓缩,但后期处理会影响乳液性能[4]

目前使用新型助剂纳米Ti02,利用其纳米级粒径特有的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能很有效地提高聚合物的一些性能[5-6]。本研究利用硅烷偶联剂KH - 570改性纳米Ti0:,再以此为,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新型纳米Ti02/PSB“核一壳结构复合乳液,以期改善丁苯乳液性能,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实验部分

1.1原料与仪器

1.1.1主要原料

苯乙烯(St)、丁二烯(Bd)、正十二烷基硫醇(NDM)、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硅烷偶联剂(KH-570):均为化学纯;SDSOP-10、过硫酸钾(KPS)、磷酸钾:均为分析纯;以上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纳米Ti02 (20nm):工业级,杭州万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1.2主要仪器

NDJ -9S型数显黏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QHQ型铅笔划痕硬度计、QCJ - 120型漆膜冲击器、QHQ -A型涂膜铅笔划痕硬度仪、QFD型电动漆膜附着力测定仪、QFS耐洗刷性测定仪:均为天津永利达材料试验有限公司;TEM -1200EXⅡ型透射电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FT-IR-65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珀金埃尔默仪器有限公司。

1.2  核壳结构纳米TiOz/PSB复合乳液的制备

1.2.1  纳米Ti02改性

10.00g干燥的纳米Ti02装入盛有300 mL二甲苯的烧瓶中,超声分散0.5 h,通N2保护,加入3.00g KH-570,在二甲苯回流温度下回流4h,降温减压蒸馏后过滤,再将样品于索氏提取器中抽提48 h,在50℃真空烘箱中干燥4h,研磨备用。改性过程见式(1)和式(2)

1.2.2核乳液制备

先将计量的丁二烯和苯乙烯在室温下搅拌乳化0.5 h。再将计量纳米Ti02超声分散在质量分数约20%的预乳化液中,并转移至带有回流冷凝管、搅拌器的三口烧瓶中,加入引发剂总质量的20%,快速搅拌并升温至60℃,再滴加适量引发剂,待瓶壁出现明显蓝光,并且无明显回流时,可认为核乳液已制备完成。

1.2.3  核壳型丁苯乳液制备

将上述制备的核乳液保温在64℃,一次性加入配方量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再同步滴加引发剂总质量的70%和剩余预乳化液,23 h滴完。保温0.5 h后滴加最后剩余引发剂,再保温th,降温,调节pH89,出料。单体在纳米Ti02表面的聚合过程见式(3),式中AB为不同类型的单体。表1为实验基本配方。

1.3性能测定

将稀释的乳液染色后浸涂在铜网上,室温干燥后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其形貌;用FT-IR-65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其红外光谱;取10mL乳液用质量分数为5%CaClz滴定,观察是否出现絮凝、破乳现象,以考察其稳定性;

100目不锈钢网过滤絮凝物,烘干称质量;乳液固含量、黏度分别按GB/T 2793-1995GB/T 2794-1995进行测定;漆膜耐冲击性、铅笔硬度、耐水性、耐洗刷性及附着力分别按GB/T 1732-1993GB/T 6739-1996GB/T 9274-1988CB/T9266-1988GB 1720-1979进行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  核壳结构纳米Ti02/PSB粒子结构分析

1为纳米Ti02KH -570改性后的红外谱图。

Ti-0键的主要特征波带是500780cm-13428 cm-1强吸收峰归属于-OH基的振动,1060 cm-1处的吸收反映了Si-O-Si结构的存在,2900 cm-1l 455 cm-11400 cm-1附近的吸收峰归属于CH3一、一(CH2)n一的存在;1290 cm-1附近的吸收峰归属于C-O基,1635 cm-1处吸收峰反映C-C双键存在,而1719 cm-1处吸收峰表示酯基存在的,从图谱可知偶联剂KH -570已成功接枝到纳米Ti02粒子上。

2、图3为按表1配方,控制聚合温度、时间分别为64℃、3.5 h,纳米Ti02为总质量的0.5%,引发剂为单体质量的0.4%m(B):m(S) =70:30,乳化剂为总质量3.5%时,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的纳米Ti02/聚丁苯(PSB)复合乳液乳胶粒子的红外谱图(图2)和透射电镜图(图3)。

228653000cm-1为脂肪族C-H键伸缩振动,1723cm-1为酯键的C=0键伸缩振动,l 602 cm-1为苯基C-C键的伸缩振动,l 535 cm-1为苯环的伸缩振动,1380 cm-1CH2C-H键平行振动,1280 cm-1为苯环C-H键面内弯曲振动,1635 cm-1处附近吸收峰为C-C双键振动。其中500780 cm-1处为Ti-0键的吸收带。由图3a可见,粒子呈平均粒径约150 nm的核壳结构,而图3b粒子中心存在明显晶格条纹,由此可见实验合成了以纳米Ti02为核,PSB为壳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2.2  纳米Ti02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按表1配方,控制聚合时间、温度分别为4h64℃,考察纳米Ti02用量对乳液性能影响,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随纳米Ti02用量增加乳液固含量先增加后缓慢下降。可能因为纳米Ti02表面过多电荷与体系中自由基反应,减少了活性自由基,使单体转化率降低,而引起乳液固含量下降。71。胶乳硬度在加入纳米Ti02后从2B提高到2H以上,但用量超过总质量0.7%时硬度降低。主要是因为,纳米Ti02可以有效地提高胶乳涂膜的力学性能,而过多的纳米Ti02难以全部被聚丁苯包裹,致使部分颗粒团聚,降低涂膜的致密性,从而使硬度降低。因此,纳米Ti02质量占总质量的0.5%0.7%为宜。本实验选用0.5%作后续实验基准。

2.3聚合时间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按表l配方,控制聚合温度在64℃,纳米Ti02用量为总质量的0.5%,考察不同聚合时间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见图4

由图4可见,随着聚合时间延长,黏度变化很小,由乳液聚合机理知,虽然聚合时间延长使胶乳粒径增大,但单位体积内胶束数减少,因此黏度变化不大。随着聚合时间延长,聚合反应程度增大,所以固含量会逐步上升,而凝胶含量有所增加;在聚合过程中,当聚合2h后固含量为12.3%,聚合3h后固含量达到了50.8%,而后变化不大,聚合反应速率前快后慢。主要因为起初单体在体系中分散性较好,浓度较高提高了乳液聚合速率[8]。聚合时间在3h左右,固含量出现拐点,而延长时间增加了絮凝物含量,鉴于上述分析,聚合时间选为3.5 h

2.4反应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按表1配方,控制聚合时间为3.5 h,纳米Ti02用量为总质量的0.5%,考察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见图5

由图5可见,在相同聚合时间内,聚合温度升高胶乳黏度明显增大,固含量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后随凝胶量增加而有所下降。提高聚合温度虽然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随温度升高,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剧烈,将不利于控制,如反应温度在70℃,胶乳中出现大量絮凝物。主要因为随温度升高,引发剂分解产生自由基速率增大,体系中自由基活性也会快速提高,故固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温度升高易发生链转移,增大了支链形成几率,且支链上双键被打开几率也增大,导致支化度增加聚合度降低,凝胶量增加。且温度升高会加剧乳胶粒的布朗运动,碰撞几率增加,凝胶率增大。另外温度升高,会弱化乳胶粒表面水层,增加凝聚物形成几率,产生凝胶[9]。当反应温度相对较低时,可以节能,有利于自由基生成及减少副反应,且能提高聚合物结构规整性及相对分子质量。鉴于此,聚合温度控制在6065℃为宜,本实验选取聚合温度为64℃

2.5乳化剂用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采用m(SDS):m(OP-10) =1:1复配,按表1配方,控制聚合温度、时间分别为64℃3.5 h,纳米Ti02用量为总质量的0.5%,考察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体系固含量明显提高,絮凝物含量降低,钙离子稳定性明显提高,黏度有所提高。这是因为适量乳化剂可以使乳液保持较高稳定性;但用量过少时,乳化剂仅能覆盖部分乳胶粒,增大了乳胶粒间碰撞几率,从而引起团聚,易破乳等;而用量过多会形成大量乳胶束,加快反应速率,提高转化率,但会使乳胶粒径变小,不利于高固含量乳液形成[10]。鉴于上述分析,本实验选取乳化剂用量为总乳液质量的3.5%

2.6电解质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按表1配方,控制聚合温度、时间分别为64℃3.5 h,纳米Ti02用量为总质量的0.5%,考察电解质(K3P04)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见图6

由图6可见,改变K3P04用量,可以有效调节乳液聚合速率和黏度,当用量在总质量0.3%0.6%时,转化率波动较小,而超过0.6%时转化率明显降低。随K3P04量增加体系黏度逐渐降低,稳定性也降低。主要是因为适量K3P04可以降低临界胶柬浓度,增加乳胶粒数,加速聚合反应速率,但过多K3P04会使体系中反离子增多,而破坏乳胶粒表面电层,使乳胶粒稳定性变差,随即引起凝胶和破乳[11]。鉴于此,K3P04用量选取0.2%0.4%为宜,本实验选取K3P04用量为总质量的0.4%

2.7  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按表l配方,控制聚合温度、时间分别为64℃3.5 h,电解质用量为总质量0.4%,纳米Ti02用量为总质量的0.5%,考察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见图7

由图7可见,在相同反应条件下,随着引发剂用量增加,乳液固含量和黏度明显提高,表明反应速率随引发剂用量增加而加。陕,在0.3%0.4%时,波动较小。由于引发剂用量过少时,形成的自由基过少,无法有效地引发单体聚合,使反应缓慢;而用量过多则会形成过多的自由基,使反应过于剧烈不利于控制[12]。鉴于上述分析,选取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

2.8  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按表1配方,控制聚合温度、时间分别为64℃3.5 h,纳米Ti02用量为总质量的0.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考察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随丁二烯用量增加,体系固含量和黏度波动较小;室温下胶乳成膜性好;絮凝物含量逐渐增多,最后出现少量凝胶;硬度逐渐降低。主要是因为随着丁二烯含量增多,体系中软链段含量增多,所以硬度会随丁二烯含量增加而下降;而随着软链段增加聚合物链易弯曲缠绕,增大交联度;双键增多也会使聚合物中双键被打开几率增大,发生支化反应,至絮凝物含量增多。故可依据需要来调节单体配比。鉴于上述分析,实验选取丁二烯与苯乙烯质量比为70: 30

2.9增稠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选择B/S质量比为70/30,其余反应条件同2.7,考察羧甲基纤维素钠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5

由表5可见,加入少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可以使黏度明显升高,而乳液固含量和稳定性基本不受影响,说明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并不会对聚合物分子结构产生影响,由于增稠剂的增黏效果与用量有关,所以可依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进行调配。

2.10纳米Ti02PSB复合乳液涂膜性能影响

依据上述分析,可得本实验适宜聚合工艺条件:纳米Ti02、乳化剂用量分别为总质量的0.5%3.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聚合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4℃3.5 h.丁二烯/苯乙烯质量比为70/30K3P04用量为总质量的0.4%。按适宜聚合工艺条件,选择一组含纳米Ti02,另一组不含纳米Ti02,其他聚合条件相同,分别合成2PSB乳液进行涂膜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见表6

由表6可见,经纳米Ti02改性PSB复合乳液涂膜性能较未改性的,在黏度、硬度、耐冲击性、耐洗刷性,附着力及耐水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纳米Ti02为刚性粒子,适量的纳米Ti02提高了乳胶粒子的硬度;同时由于纳米Ti02的物理交联作用和锚定效应,也提高了PSB的交联效果,改善了体系黏度和力学性能。

 

3结语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改性纳米Ti02和少量单体聚合成核,再以剩余单体附聚成壳,合成了核壳结构的纳米Ti02PSB复合乳液。当改性纳米Ti02含量小于总质量的0.7%时,其可以稳定地分散在乳液体系中有效地改善胶乳机械性能;聚合温度在60650C,聚合时间在3.5 h左右有利聚合反应进行;乳化剂为总质量的3.0%4.0%,引发剂为单体质量0.3%0.4%,所得聚合物固含量可达45%以上;单体配比不同可以制备出性能不同的胶乳;增稠剂的使用可以明显提高乳液体系黏度。纳米Ti02用量适宜则可明显改善PSB复合乳液涂膜性能。

环氧树脂 - www.epoxy8.com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环氧树脂触变剂

    触变性是指物料受剪切和静置状态下,溶胶和凝胶可反复逆转的...

  • 环氧树脂阻燃剂

    环氧主链含有卤族元素、磷系元素、硼系元素的环氧树脂之外,...

  • 环氧金属羧酸盐促进剂

    在环氧树脂 / 酸酐固化体系中,除了上述由于加热产生的羧酸阴...

  • 胺类固化剂介绍

    伯胺与环氧树脂反应,首先是伯胺的活泼氢与环氧基反应,本身...

  • 环氧稀释剂

    稀释剂按机能分为非活性稀释剂和活性稀释剂。 非活性稀释剂与...

  • 环氧树脂偶联剂

    为提高填料、纤维增强材料等的湿润性,加强粘接效果,用偶联...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环氧树脂 | 稀释剂 | 固化剂 | 消泡剂 | 脱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