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甲酸酯改性油称氨脂油或油改性聚氨酯涂料,是甲苯二异氰酸酯与干性油的醇介物反应而制成的涂料产品。在其分子中不含活性异氰酸酯基,主要干性油中的不饱和双键,在钴、铅、锰等金属催干剂的作用下氧化聚合成膜。其光泽、丰满度、硬度、耐磨、耐水、耐油以及耐化学腐蚀性能均比醇酸树脂涂料好。但涂膜耐候性不佳,户外用易于泛黄,氨脂油的贮存稳定性好、无毒,有利于制造色漆,施工方便,价格也较低.一般用于室内木器家具、地板、水泥表面的涂装及船舶等防腐涂装.其缺点是流平性差,涂膜易于变黄
6.4.2制备方法
(1)酯交换.将干性油、多元醇、催化剂加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于230~250℃下加热搅拌1~2h,使进行酯交换(醇解反应),待醇解符合指标后(测定其甲醇容忍度),分析羟值与酸值,根据分析结果算出甲苯二异氰酸酯添加量。然后加入溶剂共沸脱水,将反应液冷却到50℃
(2)缩聚反应。将TDI于50℃下加入醇解后的产物(甘油酯)中,此时反应温度保持在60~65℃,TDI加完后,充分搅拌0.5h,将温度升至80~90℃,并加入催化剂,使异氰酸酯充分反应并完全消失。冷至50~55℃时,添加少量甲醇作为反应终止制,以助残留NCO酯基,在贮存时产生凝胶。另外还添加一定量的溶剂,过后再加入抗结皮剂及催干剂。
NCO/OH投料比一般在0.9~1.0之间,太高则成品不稳定,太低则残留羟基多,耐水解性能差,所以必须准确称量。氨脂油的油度较高,一般在60%~70%左右,用亚麻油、大豆油等干性油作溶剂。若配方中的不挥发成分中含TDI较多,超过26%时,就要用芳烃溶剂;若含TDI较低,就用石油系溶剂。
氨脂油制备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异氰酸酯的添加量 当NCO/OH=1时,容易发生凝胶化,可以在NCO<1下反应;或者在NCO/OH>1下反应,然后用反应终止剂消耗掉NCO。
(2) 干性油可以使用聚合油或未精炼油的混合物。
(3) 只使用季戊四醇容易引起的凝胶化,选用二甘油脂是透当的。
(4) 生产氨脂油时,异氰酸酯不能完全反应,残存的异氰酸酯在长时间放置时会进一步反应,引起涂料增稠或产生凝胶化。所以,应使用反应终止剂,如甲醇,以除去残存的异氰酸酯。
(5) 异氰酸酯的聚合反应受反应体系pH值影响极大。酸类能抑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但当体系偏于酸性时,在上述反应温度内,对聚合没有太大影响。如偏于碱性时,将促进反应,使反应体系急剧发热而发生凝胶化。
(6) 环烷酸钙是有效的催化剂,环烷酸铅活性极高,用作聚合催化剂时会产生“混浊”倾向,特别是当反应体系的酸性较高时,这种混浊更显著。
由于氨脂油中不含残余的异氰酸酯基,因此可用普通的干燥颜料和传统方法进行研磨和配制色漆。为防止芳香族氨脂油的泛黄,可用脂肪族异氰酸酯制成氨脂油,配制成耐候性良好的浅色装饰性涂料。
6.4.3物理性能
氨脂油比醇酸树脂干得快,耐磨性好,而且耐水解及耐碱性也较好。这主要是因为氨酯键之间不能形成氢键,分子间的内聚力较低。
氨脂油漆膜的性能见表6-8,其性能均比醇酸树脂漆优越,但比含异氰酸酯基的双组成或单组分潮气固化聚氨酯漆要差。但因氨酯油中不含游离的异氰酸酯基,所以其贮藏稳定性良好,而且,制造色漆的手续简单,施工应用方便,价格也比含异氰酸酯基的双组成或单组分潮气固化型聚氨酯漆低廉。
表6-8 氨脂油的物理性能
6.4.4 实例
(1)配方与计算 如表6-9.
表6-9 氨脂油的配方
平均有效官能度=(6.0+7.2)×2 =1.94
13.6
NCO/OH=7.2/8.0=0.9
(2)操作 将亚麻油、季戊四醇、环烷酸钙在240℃下醇解约1h,使用醇容忍度达到2:1,冷却至180℃,加入第一批200号溶剂油和二甲苯搅匀,升温回流脱除微量水分,冷却至40℃。将甲苯二异氰酸酯与第二批200号溶剂油预先混合,在半小时内经漏斗逐渐加入,同时不断搅拌并通入氮气。加毕后加入锡催化剂,升温至95℃,保温、抽样,待粘度达加氏管5s左右(约需2~3h),冷却至60℃,加入丁醇使与残存的NCO反应,以免成品日后粘度上升。趁热过滤,冷却后加入催干剂(如丁酮肟或丁醛肟)即可装罐。此漆干燥迅速,可供地板清漆等用途。漆的不挥发分约为50%,其中含亚麻油65.6%,含甲苯二 环氧树脂 - www.epoxy8.com -(责任编辑:admin) |